小学生靠研究癌症获得一等奖,第二天就被撤销奖项,原因在于父母
文|西红柿妈妈
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科技创新大赛决定撤销“小学组一等奖”奖项,并收回已经颁出的奖杯及相关证书。
这么大型的比赛,为什么会出现撤销奖项这种突发情况?
那是因为获奖作品出自于小学生,而专家组走访调查,发现该作品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已经超出了作者的认知能力与写作水平,不具有独立撰写的可能性。
这件事很快登上了热搜榜首,细看一下,这个事件总共分为了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出现了不同的情形及相关的变化,我们可以细细地来看看整个事情的走向。
第一个阶段:7月14日,昆明小学生凭借“癌症问题”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甚至一度被誉为“医学神童”。
该名学生陈某某是昆明小学生,因为专业地对“癌症”进行研究,并写成论文而获得一等奖。
奖项出来的第一时间,舆论哗然,这让许多在读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的大学生汗颜,有些大学生还说:我连这论文的目录及相关专业语都看不懂!
事件发生的第二阶段:7月15日19:57分,这位小学生的父亲公开道歉,表明自己“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大家造成了误解和困惑,请大众原谅”。
虽然发表了道歉声明,但这种操作,让大众真的很难接受。
亲爱的父母们,你可以陪伴和教导孩子学习,但不可以替代孩子去完成任何事,包括“得奖”。
生活中、学习中,父母会参与很多孩子的生活起居及学习辅导,这些本不可厚非。但这种帮孩子得奖的行为,是人生中最大的作弊了。
父母安排孩子的人生轨迹,还不如陪伴孩子一同成长
高考20分的加分,就可能诱使父母做出很多事情。很多家长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为未来考大学而拼尽全力。
在娃3岁前,家长就已经给孩子上早教班了,3岁后父母就开始给孩子报外教班,在未来的15年学习中给孩子安排了无数的艺术培训、文化学科的补习。
越是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越是对孩子的人生感到焦虑与不可放松,他们比一般的父母更知道学习知识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所以,他们如此疯狂地安排课程学习,恐怕只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
这份爱孩子的心是无可厚非的,但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经历,父母只能陪伴同行,不能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
父母不如放下自己的焦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这样将来孩子才能成为真正有能力独当一面的人才。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未知”,鼓励孩子“真实”的展示自我成果
当代很多高学历父母,自己可能拥有其他父母所没有的优势及学识,但却不能“急功近利”以及“人云亦云”左右了自己的心性,从而毁了自己及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幸运的拥有极高的学历与资源,那你可以尝试带自己的孩子去更多的真实体验各种知识与智慧带来的神奇变化。
要尊重孩子的“未知”,去引导孩子在“未知”的世界去慢慢进行自己的探索,不强调时间,不在意短期的结果。
父母要在奖项与成绩面前,教会孩子更在意真实的自我成长,完善的人生态度,立身的品行。
事件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最后的结果是:官方撤销奖项、证书,请求大众的监督与谅解。
物极必反,家长迫切地想让孩子有至高荣誉,但却给孩子带来了至暗的低谷。
家长本想以这种“获得至高荣誉”的方式来让孩子更自信,但这却是虚假的“自信”,一经曝光,孩子的自信心打得烟消云散,有的还可能身败名裂。
余秋雨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但相信经历过这些“浮躁”以后,新时代的父母与孩子都会越来越趋于理性与平和,也会不断地成长与沉淀,让新时代的我们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美好。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教师四叶草正能量
如何看待幼儿园不教知识了?不提前学小学知识,家长的焦虑如何消解?
来源:一只丽仔
对比德国的教育,中国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来源:威嘉移民
“蓝领”月薪超大学生:学习能力是关键
来源:光明日报
提高体育美育分值 是否回到应试老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80后垃圾分类达人8年踏遍百余小区量身“定制”分类方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关不得、管不好? 校外“小饭桌”治理陷拉锯战
来源:半月谈网
信息太乱,选择太难,焦虑太多……这届家长太难当?
来源:《半月谈》
高校六男生成立自习群全部保研 已获奖学金11.6万元
来源:中国青年网
广西退休教师不舍三名“特殊”学生 重返深山讲台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直面教师晋升之痛 高校职称评审如何“破”与“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百里挑一还是千里挑一,决定国考难度的是什么?
来源:澎湃新闻
“我要把番茄事业干到底”
来源:人民日报
小学校长的“摔跤”长跑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他们都在操心自己的发际线!年轻人植发真的是刚需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缓解“入园难” 减少奋斗青年后顾之忧
来源:中国青年报
98.0%受访者支持学校开展农耕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贫困山区女子高中校长反对当全职太太,你如何看待?
来源:广州日报
“不出汗”的体育课该改变了
来源:光明日报
千里求职遭遇“雁过拔毛”!揭秘那些高薪背后的陷阱
来源:中国青年报
预防抑郁年轻化,家庭教育很重要
来源:工人日报
教育部:国家安全教育记录纳入学生档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凉山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有没有打动你
来源:四川在线
90后小伙缘何沦为电信诈骗“工具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考体育提分”透露啥?专家解读:运动能力受益终生
来源:广州日报
科研助理“扩招”的背后:疫情之下来之不易的10万个岗位
来源:科技日报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背后:患者每天自问活着的意义
来源:广州日报
三轮车夫被破格录取博士前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100个职业全国最缺人!快看有没有你想干的
来源:新华网
“中国好人”阚南忠:教育不能落下一个孩子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