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高考填志愿时不填本省重点大学,毕业后极度后悔?原因很现实
为何很多人不愿就读本省的重点大学
相信目前很多人在填报志愿时都不愿意报本省的重点大学,很多人已经不想在家门口读四年的大学,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正所谓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而且普遍来说,本省的重点高校实力往往会被省内的人们低估。
如果你就读的高中附近有一所大学,或许你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再不努力,以后你就只能去隔壁上大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就是本省的大学对本地生源有照顾,每年录取的人数很多,本地人能够以较低的分数考上本省大学,所以就有低估本地重点大学的现实。举个简单的例子,北京市的考生总共有4.9万人,清华、北大2020年计划在北京录取800人,而河南省的考生有100多万人,清北在河南省的计划招生人数是101人,很明显的看出来北京本地人考上本地大学就容易多了。
我有个朋友是浙江人,当初高考时考得不错,可以被本省的浙江大学录取,而且专业也不错,但他是杭州人,不想在家门口读四年的大学,而他的分数也不能就读清北复交,于是他最后去了一所还不如浙大的985大学,专业也不是很好;读完四年大学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就读的大学无论知名度还是学科实力都比不上浙大,就业方面也比不上浙大,自己已经是后悔万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浙大的录取数据来说,2019年浙大在本省的最低录取分数是六百多分,这个分数在浙江省排名4360名,而在河南省的最低录取分数是669分,在河南省排名496名。换句话说,如果你是浙江考生,考了全省四千多名就能就读浙江大学,而你如果是河南考生,就需要考到全省前500名才能就读浙江大学,何况河南高考人数达到100万,所以说,这位浙江考生放弃的学校,外省学子是很难考上的。
不读本省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为何后悔?原因很现实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也说到了,首先就是本省的重点大学实力被低估了,自己的分数去外省只能就读一所差一个档次的大学。其次,如果抱着去外面城市看看的想法,大可不必要,当今社会的交通非常便利,自己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出去旅游。
有些人可能是为了以后能够留在大城市生活,所以才放弃本省重点大学,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是也需要考虑清楚,如今一线城市的房价高昂,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基本不可能买得起房子。
一线城市
最后,有些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读的大学不是全国知名大学,会非常的后悔,原因很现实,因为各个高校的影响力范围是有限的,本省重点大学在省内的影响力巨大,不管是校友资源还是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到那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完全比不过本省大学的求职者,所以,大家选择学校时需要慎重考虑。
今日热点
来源:来斤土豆
来了!最新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排行榜发布,哪些大学更受青睐?
来源:芝麻侃教育
学生已结束高考,进入大学该给孩子配电脑吗?看大学老师怎么说
来源:教育乐乐
北京2021年高考网报正在进行中 这些细节需注意
来源:新华网
“弄弄子”“打工人”“尾款人”…这些热词描绘的是不是你的生活
来源:扬子晚报
武汉大学百余新生稻田里开启劳动思政课
来源:中国青年报
职教精准扶贫的“天津之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蓝领”月薪超大学生:学习能力是关键
来源:光明日报
提高体育美育分值 是否回到应试老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80后垃圾分类达人8年踏遍百余小区量身“定制”分类方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关不得、管不好? 校外“小饭桌”治理陷拉锯战
来源:半月谈网
信息太乱,选择太难,焦虑太多……这届家长太难当?
来源:《半月谈》
高校六男生成立自习群全部保研 已获奖学金11.6万元
来源:中国青年网
广西退休教师不舍三名“特殊”学生 重返深山讲台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直面教师晋升之痛 高校职称评审如何“破”与“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百里挑一还是千里挑一,决定国考难度的是什么?
来源:澎湃新闻
“我要把番茄事业干到底”
来源:人民日报
小学校长的“摔跤”长跑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他们都在操心自己的发际线!年轻人植发真的是刚需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缓解“入园难” 减少奋斗青年后顾之忧
来源:中国青年报
98.0%受访者支持学校开展农耕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贫困山区女子高中校长反对当全职太太,你如何看待?
来源:广州日报
“不出汗”的体育课该改变了
来源:光明日报
千里求职遭遇“雁过拔毛”!揭秘那些高薪背后的陷阱
来源:中国青年报
预防抑郁年轻化,家庭教育很重要
来源:工人日报
教育部:国家安全教育记录纳入学生档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凉山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有没有打动你
来源:四川在线
90后小伙缘何沦为电信诈骗“工具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考体育提分”透露啥?专家解读:运动能力受益终生
来源:广州日报
科研助理“扩招”的背后:疫情之下来之不易的10万个岗位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