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第一后招聘被取消,别让求职者如此“扎心”
据《新安晚报》、安徽网报道,今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公开向社会招聘3名不同科目的教师。经过笔试和面试,有3名笔试面试成绩均为本科目第一名的考生进入体检环节。然而,在最终成绩公布两个多月后,招聘单位却通知考生本次招聘取消。该校工作人员回复称,“是在这次小学教师招聘审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并没有在采访中说明具体原因。
满怀期待地等待录用的消息,最终“落了个失业的下场”,相信招聘单位的这番操作对求职者的打击是巨大的。求职者不仅白白付出了为准备应聘所做的努力,还承担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在应聘和等待的时间里,可能错失很多其他工作机会。因为疫情对整体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影响,今年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对于“经不起犯错”的普通人而言,类似遭遇可能对今后人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招聘单位称,取消招聘经过了校党委会的研究决定。然而,就算这一决定通过了一定组织程序,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合理的。相反,有关单位应该准确评估取消招聘对应聘者造成的影响,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妥善安排善后工作,而不是轻飘飘地来一句“建议他们走正常的信访程序”。
退一万步说,就算招聘单位有什么特殊原因,不得不取消招聘,也不应该将其视为“难言之隐”。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公办学校,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在组织招聘时应当执行严格的公开程序。同样,取消一场招聘,更应当向社会公示过硬的理由。而现在说取消就取消,对应聘者和公众的疑问三缄其口,招聘应有的严肃性何在?出现问题后,坦率承认、合理解释,才是用人单位应有的担当。
近年来,类似用人单位在决定聘用新员工后出尔反尔、不予录用的情形时有发生。此前,媒体就曾报道某银行在签订三方协议以后“劝退”毕业生的新闻。尽管这类新闻描述的情形不乏求职者“感同身受”,也往往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但在很多时候,问题的走向却不了了之。如果用人单位态度强硬,拒不履行录用承诺,那么应聘者往往只能自认倒霉——毕竟,在机会稍纵即逝的求职路上,很多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死磕到底。何况,基于可以想见的原因,求职者也担心即便争取回录用机会,在工作岗位的处境也难言顺心。
相比劳动法对在职员工较为充分保护,目前法律对求职者的保护还不够完善。一些求职者的权益遭侵害时,由于缺乏法律支持的维权依据,往往无法得到理想补偿。因此,从立法角度来说,有必要弥补对求职者的保护短板,准确界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权利责任。此外,类似于在职者被解聘时获得的补偿,对发出录用通知后用人单位拒不履行承诺的情形,也要制定符合求职者实际损失的赔偿标准。
在信用社会的构建进程中,不管对用人单位还是个人,信用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本。法律和有关制度都对失信者提出了明确制裁措施,可谓一时失信、处处难行。招聘环节的失信无疑是典型的用人单位失信,如果一个单位连最基本的招聘承诺都无法履行,很难想象它还会坚实履行其他社会责任。对招聘失信不妨实施更严格的惩治和制约办法,让用人单位不敢、不想随随便便地“耍”求职者。
就当下而言,不管招聘单位做出怎样的决定,所有应聘者尤其是第一名的考生,都有资格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最大程度地保护应聘者的权益,坚决贯彻“公开公平”的招聘原则,不让“择优聘用”成为空话,是每一家用人单位都应当兑现的承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江苏这所学校说,不让一个毕业生在求职路上掉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考上硕士却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
来源:半月谈网
体教融合 学校和家长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深化改革,立好教育评价指挥棒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2021年高考网报正在进行中 这些细节需注意
来源:新华网
“弄弄子”“打工人”“尾款人”…这些热词描绘的是不是你的生活
来源:扬子晚报
武汉大学百余新生稻田里开启劳动思政课
来源:中国青年报
职教精准扶贫的“天津之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蓝领”月薪超大学生:学习能力是关键
来源:光明日报
提高体育美育分值 是否回到应试老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80后垃圾分类达人8年踏遍百余小区量身“定制”分类方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关不得、管不好? 校外“小饭桌”治理陷拉锯战
来源:半月谈网
信息太乱,选择太难,焦虑太多……这届家长太难当?
来源:《半月谈》
高校六男生成立自习群全部保研 已获奖学金11.6万元
来源:中国青年网
广西退休教师不舍三名“特殊”学生 重返深山讲台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直面教师晋升之痛 高校职称评审如何“破”与“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百里挑一还是千里挑一,决定国考难度的是什么?
来源:澎湃新闻
“我要把番茄事业干到底”
来源:人民日报
小学校长的“摔跤”长跑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他们都在操心自己的发际线!年轻人植发真的是刚需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缓解“入园难” 减少奋斗青年后顾之忧
来源:中国青年报
98.0%受访者支持学校开展农耕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贫困山区女子高中校长反对当全职太太,你如何看待?
来源:广州日报
“不出汗”的体育课该改变了
来源:光明日报
千里求职遭遇“雁过拔毛”!揭秘那些高薪背后的陷阱
来源:中国青年报
预防抑郁年轻化,家庭教育很重要
来源:工人日报
教育部:国家安全教育记录纳入学生档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凉山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有没有打动你
来源:四川在线
90后小伙缘何沦为电信诈骗“工具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