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小寒:一年最冷的日子来了!
朗读丨敬一丹 配乐丨巫娜 - 静观山河
1月5日11时23分,迎来小寒,
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到了。
《小寒时节——
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
作者丨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虽然小雪、大雪节气是因雪而得名,但小寒反倒是天最冷、雪最多的节气。
小寒时节,日照和降水,都开始触底反弹,而且是强力反弹。气温却还在继续触底,风也变得更狂躁了。
小寒的天气,按照陶渊明的说法是:“凄凄岁暮风,翳翳(yì,晦暗)经日雪”。
风雪交加,几乎是一种常态。即使大白天,也是天色晦暗,“荆扉昼常闭”,人们只能整天躲藏在屋子里,“邈与世相绝”,让自己“闭关”,完全与世隔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诗意的田园生活,也是有时令前提的。隆冬时节的田园,不复清雅,只有凄寒。往往是“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bì lì,古代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寒风嘶吼,篱笆发出乐器的声音。人蜷缩在屋子里,如同冬夜露宿街头一般。脑补这样的情景,我们就能够理解古人为什么苦寒,为什么数九,数着日子盼望着冬去春来了。
从前北方人把生活之美满,形容为“老婆孩子热炕头”,躲在屋里“猫冬”,盘坐在炕上“唠嗑”,几乎是东北人冬季之日常。
小寒、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它们俩最冷,这毫无争议。那小寒和大寒节气相比,哪个更冷呢?
似乎可以顾名思义,古人已经用名字为它们分出了大小,大寒最冷,小寒次之。
但谚语表达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感觉小寒经常比大寒更冷。
按照现代气象的观测数据,全国多数地区、多数年份,还是小寒更胜一筹,虽然它叫“小”寒。
问题来了,既然小寒比大寒还冷,那为什么还叫小寒呢?是不是古人给弄错了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古人描述寒冷的程度,因为没有气温这种精确量化的方式,只能另辟蹊径。要左看看、右看看,冰层是不是更厚了、更硬了,所谓“冰方盛,水泽腹坚”。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地冻”需要一个由上而下的渐进过程,比气温的下降要缓慢许多。
我们衡量寒冷,是依据气温高低,小寒时天寒最甚,所以说小寒最冷。古人衡量寒冷,是依据冰层厚薄,大寒时地冻最坚,所以说大寒最冷。
第二,古人界定寒冷程度,也基于人的主观感受。小寒时,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力尚可,不觉得已冷到极处。等熬到大寒时,即使气温没有变得更低,人已被寒冷折磨得力倦神疲,可能反而会觉得大寒更冷一些。所以在古人眼中,大寒之寒,更看重的是累积效应。
第三,古人信奉“物极而反”的理念,夏季只要开始转凉,就是秋;冬季只要开始回暖,就是春。两个极致季节,巅峰总是在最后。夏季是由小暑到大暑,冬季是由小寒到大寒。所以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获得了大寒的名号,而最冷的节气只能屈尊地被称为小寒了。
所以判定小寒大寒谁更寒,未必是古人存在谬误,而主要是衡量寒冷的古今视角有所不同而已。
另外,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二十四节气开始萌芽和创立的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可能确实大寒比小寒更冷。当然,这只是缺乏史料依据、为古人自圆其说的一种猜测而已。
综上所述,最寒冷的节气是小寒!
小寒一候“雁北乡”,“乡”乃趋向之意,或许只是超前感知时令变化的大雁,开始念及自己的北方度夏地,是天寒之时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候“鹊始巢”,小寒时节喜鹊衔草筑巢,准备孵育后代。明代《农政全书》记载,“鹊巢低,主水;高,主旱。俗传鹊意既预知水,则云:终不使我没杀,故意愈低。既预知旱,则云:终不使晒杀,故意愈高。”翻译一番就是,喜鹊如果预感到今年可能涝,就故意把巢筑得低,心里说:你还能淹死我?如果它预感到今年旱,就故意把巢筑得高,心里说:你还能晒死我?这段描述让人觉得,喜鹊是既极具灵性又极具个性的动物。
三候“雉始雊(gòu)”,是整个冬季唯一的“鸟语”。古人认为,雉鸡是感受到阳气之萌生而发声的。寒阴至极,春天还会远吗?
宋英杰趣解小寒三候物语
小寒·吟苦寒
此景只应天上有,此诗无雪不传神,此情可待成追忆。
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南乡子·冬夜
宋·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望 梅
宋·无名氏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旖旎清绝。仙姿更谁并列。有幽香映水,疏影笼月。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xǔ,美酒)飞觥,锦笺吟阅。桃李繁华,奈比此、芬芳俱别。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条谩折。
小寒·话民俗
风花雪月是景,一日三餐成诗。
踏 雪 寻 梅
1月5日11时23分迎来小寒节气,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寒冬腊梅,残雪金阳,成冬日一番奇趣景象。此花的开放,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出走的理由。小寒时节,民间多有赏梅风俗,赏心悦目,风雅之致。
围 炉 解 馋
到了小寒,江苏一些地方会煮菜饭吃。广东一些地方的传统是小寒早上吃糯米饭。“小寒”是进补最佳时节,应多吃些御寒食物,如红枣、萝卜、橘子、牛肉、鸡肉等。天寒地冻之时,一家人围坐一起,沏一壶好茶,炖一桌暖食,围炉谈笑,好不惬意!
冬 练 三 九
本周,将有两股冷空气“接力”影响我国,其中1月6日至8日的冷空气较强,中东部大部气温将转为明显偏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老体弱者,应格外注意防寒保暖。平时还要适当锻炼,保持乐观畅达的心绪,静神少虑,身心愉悦,方可笑傲长冬。
插图丨视觉中国 网络
有人说,
寒冷存在的意义,
或许就是为了让你找到更温暖的事物。
在小寒,最冷时节,
点击【写留言】分享你的心头一暖。
猜你喜欢
监制丨李浙
编辑丨王若璐 校对丨高少卓
央视新闻
你一赞 就暖了
来源:医心爱分享
年关将至,如何做好冬季疫情防控?哈医大二院呼吸内科陈宏教授这样说
来源:生活报
安徽亳州发布健康提示: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出亳州
来源:潇湘晨报
艾芬回应爱尔眼科:避重就轻,推卸责任!眼科“茅台”一天蒸发275亿
来源:21新健康
心血管堵塞多少才算冠心病?听医生讲
来源:知心蓝医生
科学家发现,细胞内的脂质滴是先天免疫枢纽,可为抵抗病原体提供有利环境
来源:奇点网
天冷丨吃“麻辣烫”会导致寄生虫入体,你还敢吃麻辣烫吗?
来源:王思露营养师
辉瑞新冠疫苗已致两人死亡,国产疫苗引发全球抢购
来源:健识局
保护“眼睛”,这些营养成分不能缺
来源:营养师顾中一
《自然》:从“种痘”到第一款mRNA疫苗,看疫苗开发历史上的座座丰碑
来源:e药环球
我们找爱尔眼科董秘、艾芬分别聊了聊(附独家专访全文)
来源:健识局
对逝去的爱人,我们是可以选择“不告别”的
来源:果壳
来了!总台周看点
来源:央视科教
中国医师协会:医生不仅要懂看病还要懂医保
来源:三把刀
新冠疫苗过敏“意外”吗?对后续接种有何影响?NEJM发表专家探讨
来源:医学新视点
三支冠脉支架省下19800元,我省首批患者享受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福利
来源:三湘都市报
冬季怕冷,补铁补血是关键,4类食品帮助补充,温暖健康过冬
来源:泽宇营养师
【正骨名医大讲堂】田江波:要想上年纪后腰腿不疼痛,做这些!
来源:中原健康网
国药中生:新冠灭活疫苗保护率79.34% 已申请有条件上市
来源:财新健康
不痛就不会得痔疮?不一定,这4个症状要警惕,及早发现早解决
来源:家庭医生名医在线
洗澡必须使用搓澡巾?你可能错了,正确洗澡得牢记这5点
来源:家庭医生名医在线
痛风性关节炎,痛痛痛!秋水仙碱怎么就能够缓解?
来源:心血管内科王占胜
妇科医生再三强调:这6种女性用品不能乱买!再不听你会后悔
来源:家庭医生名医在线
内痔与外痔哪个严重?该怎么区分?答案一一揭晓了
来源:医联媒体
嫦娥五号开展拓展任务;“爷青回”有科学依据;白化珊瑚有望恢复|闻周周
来源:SME科技故事
就算被开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开放式办公室
来源:果壳
不想近视度数越来越深?这4个小妙招,或许可以一试
来源:医联媒体
武汉人群新冠抗体阳性率4.43%,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血清学调查结果
来源:医学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