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日记之出生人口的显著下降是无可挽回的趋势
2020年已经结束了,中国过去一年的分娩量究竟是多少还有待于官方宣布,但是趋势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将会是长期的,无可挽回的。
我曾经和很多省份的专家沟通过,2020年大家分娩量的下降基本上是在10%-20%之间,以此估计2020年中国的分娩总量下降10%-20%是大概率事件。
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经济水平的提升通常是伴随生育意愿下降的,中国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意愿时代。
生是一时的压力,养是一辈子的挑战;
生娃不累,养娃太贵;
在高经济增长国家,经济下行是最好的避孕药;
这种生育意愿走低的态势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在90后,95后,00后这些生育主力人群中,不愿结婚,不愿意生孩子的的比例是高于既往的世代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育龄女性的数量在持续下降
据统计,和上一年相比较,2016-2019年中国15-49岁育龄女性数量分别减少了491万,398万,715万,502万。
其中生育子女数占比超过85%的20-35岁主力育龄女性数量分别减少了194万,264万,398万,331万。
GBP(Gross Birth Population)国民生育总人群这个“大池子”是逐年萎缩和变小的,而且这个趋势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总和生育率下滑到警戒线
从历史的经验和国际上的规律来看,一旦总和生育率低于1.5,就会进入“低生育陷阱”,生育率很难回升。
我们看一下中国近些年的总和生育率变化趋势,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以后,2016年总和生育率冲高至1.7,之后又开始下降,到了2018年总和生育率下降至1.5左右,2019年基本持平,2020年最乐观的估计是持平,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
这很危险,也很麻烦。
出生人口下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妇产科,也不仅仅是孕婴童产业,还会波及到更多的行业、产业。
出生人口下降的影响也是长期的,这些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当下,在未来的数年甚至是数十年里,你会逐渐感受到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冲击。
注:本文中的核心数据来自于任泽平的“中国生育报告2020”
段爷福利
文字没看够
还有短视频讲解
保存图片到相册
打开抖音就能找到我
今日热点
来源:南方+
“美食之都”扬州都有哪些特色美食?最地道的美食攻略在这里
来源:宝贝开饭喽
造成痛风发作的祸首,不光是海鲜,及时避开,少受痛风发作之苦
来源:健康知识解说
47岁男子不沾烟酒,脑梗离世,医生:一把年纪,这事怎能天天做
来源:健健康康说
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临床试验信息分享
来源:e药环球
颅内长7个动脉瘤,几率低于1/1000万,专家“一箭六雕”巧“拆弹”
来源:湖南省人民医院
2020年最后一天,在南方的我长起了冻疮
来源: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这个屁股带毛的细菌每年感染50%以上地球人!儿童更需注意!
来源:湘雅三医院
我的患者说:“到时候我会邀请你来参加我的葬礼”
来源:果壳病人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仲恺打击私宰行动让群众吃上“放心肉”
来源:南方PLUS
2021年ASCO-GI会议肝胆胰领域进展预览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泡椒凤爪抽检报告:有友泡凤爪菌落总数超标
来源:封面新闻
针对年轻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高的特点,如何合理用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家有孩子要注意了!近期要警惕这类高发疾病,冬季做好这2件事
来源:漫说健康
脑死亡患者捐出心脏、肝脏和肺 3台器官移植手术同时进行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鄂尔多斯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宣传指引
来源:鄂托克前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发布
早期乳腺癌手术难度大吗?别担心,配合治疗是关键
来源:医联媒体
患上前列腺癌,就要手术吗?对症治疗才是重中之重
来源:医联媒体
佳木斯至北京这趟列车,同车厢已发现5名新冠感染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打巨折!看“国家队”采购的心脏支架如何惠及百姓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这一家,4代男人都没有指纹
来源:医学界
河北新冠感染者已达610例,关联8省市,多地倡导原地过年
来源:医学界
从“兵家必争”到“烫手山芋”: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太难了
来源:医学界
我的医学知识全都来自网络,看病时却那么自信……
来源:医学界
河南:疫情期间,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一律不得收治发热病人
来源:海外网
邢台第二轮核酸检测已采样5731920人份 南宫累计确诊病例27例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患有尿毒症,如何科学用药?这4个注意事项要牢记
来源:医联媒体
河南要求禁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收治发热病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治疗有效也“闹乌龙”?小伙胸闷气喘被诊断肺部感染
来源:呼吸界
女人最爱的这3种养颜保健品,都是智商税
来源:腾讯医典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