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肠癌当成痔疮!出现典型症状要警惕,可能是肠癌“找上门”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栏目曾分享一位30岁肠癌患者的案例。
30岁的小张已经娶妻生子,一家生活得很幸福,但“噩梦”在2005年降临到他身上。
有一次他在单位加班,下班前上了个厕所,冲厕所时发现大便有血。小张第二天便去医院挂号,查了便潜血,阳性,随即预约了肠镜,做进一步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肠癌。
图源:我是大医生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表示,便血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小张的警惕性比较高,发现便血了就去检查,一刻都没耽误。小张的健康意识救了自己一命。但在生活中,很多疾都可以出现便血,比如痔疮,俗话说“十男九痔”“有痔不在年高”,很多人会将肠癌与痔疮混淆,延误治疗。
张先生抓住了肠癌的“风声”,但福州的小黄(化名)可没那么幸运了。
小黄,23岁,年轻小伙,每次排便都带血,但他也不是很在意,只觉得痔疮发作了。近段时间,小黄常常感觉乏力、头晕,不得不去医院看看,做血常规发现,血色素只有6克左右,与正常男性相比少了一半。进一步检查,他被确诊了直肠癌晚期,血流不止是由肿瘤破裂引起。
因此小九在这里提醒:在出现便血的时候,大家不能光想到痔疮,也要注意与肠癌联系到一起。
一、大便带血,是痔还是癌?
不少人都遇到过大便带血的情况,通常会以为是痔疮,也正因如此,部分肠癌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那么都是便血,痔疮与肠癌有何区别呢?
内痔出血的特点:
血液不与粪便混在一起,一般没有疼痛的感觉,大多是点滴状、线状或喷射状,有的是便后手纸带血,颜色以鲜红色居多。
直肠癌出血的特点:
血的颜色会根据病变部位与肛门距离的远近变化,可能是鲜红色,也可能是暗红色,靠上部位的结肠癌也可能出现铁锈色甚至黑色,多数会有黏液分泌,可与大便混合。
如果你有仔细留意,从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差别的,不过,想要确诊最好还是做个检查确诊,如大便潜血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是采取黄豆大小的大便标本,通过单克隆免疫试剂监测大便当中是否有微量出血状况,进而间接判断肠道内是否有血性病变。该操作较为简单,可靠性也比较强,所以经常会用到。当结果为阳性,则需要做进一步的肠镜等检查。
二、合并这些症状要当心
肠癌,不仅是便血一种表现,所以当出现便血后,还可以结合这些症状做判断:
1、排便习惯改变
这是肠癌典型表现,患者因为癌肿占据肠道内空间,刺激肠道粘膜,进而可频繁出现便意,总感觉便便没排干净。不少患者还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的情况。
2、大便变形
当癌肿累及直肠末端或肛管,可使大便的形状也发生改变,如变细、变扁或有沟槽。
3、消化道症状
随病情进展,癌肿阻塞肠道引发梗阻后,便可出现腹痛、腹胀的感觉,症状严重者常无法忍受,疼痛时间也越来越长。
4、贫血及全身症状
癌肿属于消耗性疾病,得了肠癌后,癌细胞会大量消耗人体能量,致使患者出现贫血、乏力以及大幅度消瘦。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上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确诊,及时治疗;如果不是,也要做好防患,因为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趋势。
三、肠癌盯上年轻人,多与饮食有关
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
英国一项研究招募超过50万名男性和女性,分析他们的饮食信息。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发生了2609例结直肠癌,其中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
摄入这两种肉类平均76克/天的人,比21克/天的人发生肠癌风险增加20%。其中,红肉每天多吃50g,肠癌风险提升18%;加工肉每天多吃25g,肠癌风险提升19%。
纤维素摄入过少
如果缺乏膳食纤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就会变长,导致肠道对废物再次吸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刺激肠壁,从而提升癌变的可能性。
高脂、高蛋白饮食
这类食物在进入肠道内后分解后,可能产生一些致癌物,如甲基胆蒽、不饱和多烃等,如果长时间大量摄入,那得此病的几率就越高。
维生素摄入过少
上海六院普外科曾进行过一项研究,分析了100万例病例发现,维生素D摄入较多或血液中活性25(OH)D表达水平较高的人,发生肠癌的几率较低,摄入维生素D少的人比多的人,发生肠癌的几率高了67%。血液中25(OH)D表达水平低的人,比高的人发生肠癌风险提升了33%。
从上可知,肠癌和饮食之间的关系十分紧的,所以,大家在饮食上要多多下功夫!
四、肠癌早发现治愈率高
肠癌需要比较长的发展时间,大概5~10年,80%是由腺瘤、息肉演变而来,这期间如果能抓住机会,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平时饮食上尽量以鲜、淡、杂为主,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同时多保持运动,即便是走一走也是好的。总之,尽量避免久坐。
为了及早发现,最好定时去医院筛查。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无症状高危对象,一年进行一次便潜血检检查,如果结果为阳性,进一步做肠镜确诊。如果连续3次结果都是阴性,可以适当延长筛查间隔的时间,但不得超过3年。
肠癌不再只盯着中老年人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招,所以大家要做好防患,定期体检,尽量及时发现与治疗。
参考资料:
[1]连续便血数月,23岁男子直肠癌晚期.潇湘名医.2020-06-23
[2]才30岁!浙江姑娘确诊肠癌,平时健健康康的...医生:本可避免,这个小毛病千万别忽视.杭州日报. 2020-09-25
[3]肠癌的6个早期信号,40岁后尤其要注意!预防方法都在这!.健康时报 .2017-04-27
[4]十多类食物,哪些会导致结直肠癌?世卫组织17万人研究更新证据.医学新视点 .2019-04-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今日热点
来源:生命时报
排便时出现4种“信号”,可能是肠癌来临的表现,趁早去查一下
来源:祥光堂养生圈
17岁少年肠癌晚期,医生直言:半年前出现这个症状,早该查查了
来源:壹号专家健康说
脖子一转就咔咔咔响是怎么回事?
来源:铃医脊科
嗜睡是怎么回事?越睡就越想睡的人,可能是出了4个问题
来源:医联媒体
朝阳首批九类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完成,超21万人接种新冠疫苗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国家卫健委:建议接种疫苗后也要遵守流入地防疫规定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没吃致敏食物就没事?有时候接吻也会要命,备好“救命神器”
来源:腾讯医典
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后去外地还要隔离吗?国家卫健委权威回应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国家卫健委:调集了3万毫升血浆支持两地重症患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老年人健康20条 关爱你身边的老人~
来源:全国卫生12320
新冠患者潜伏期过长是个别现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乙肝患者放心备孕,做好这件事,小宝宝可免受乙肝病毒侵扰
来源:腾讯医典
专家回应春节期间疫情是否会进一步反弹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记者观察|藁城区家庭聚集性病例增多,单独隔离迫在眉睫
来源:第一财经
莫恐慌!中疾控:无症状感染者不会造成大流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国家卫健委:大部分农村医疗条件薄弱,将采取6方面措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45岁后,女性如何延缓衰老?医生支招:每天坚持“3多4不要”
来源:漫说健康
辉瑞疫苗真实有效率只有29%?这个质疑很荒谬
来源:果壳
2物是男人“加油站”,坚持吃,不痛不难受前列腺会感激你
来源:熊猫医学
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艾滋病“虚拟村庄”
来源:HIV最新动态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外出购物做好防护
来源:健康南京
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南非发现的变种病毒传入台湾
来源:海外网
陈志朋暴瘦10公斤,秀出菜单居然有3个饮食误区
来源:猫大夫医学科普
难怪癌症那么难治!癌细胞会全体“冬眠”,以此躲过化疗
来源:39肿瘤
多国对早期新冠疫情又有新发现,引发学界对病毒起源和传播新思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辽宁核酸检测团队支援石家庄,已采集717万人次信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得了糖尿病,若不控制血糖,会损伤肾功能,做好3点肾会感激你
来源:医说健康
警惕!多名儿童确诊,1岁男童第五次核酸测出阳性
来源:半岛晨报
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关节骨科ERAS(加速康复外科)病房成立啦!
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