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豪华的大屋,前世富丽堂皇,今生破败不堪
在海南环岛。到文昌的前一天,突然想起符家宅。几年前在网上看到过图片,华美繁复讲究,却破败不堪,隔着电脑,都能感受到“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悲伧寒凉。
文昌在海外华人有120多万,大多分布在南洋一带,上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末,许多华侨在海外创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建造房屋,形成既具有本地民宅建筑特点、又有南洋骑楼文化风格的建筑。
符家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于是一通搜索。网络给出的信息,大屋座落在一个叫“松树村”、或“松树下村”的地方,离市区大约十公里左右。结果打开百度地图,找不到松树下村,搜松树村吧,整个文昌起码有五六个同名村子,到底是哪一个?又仔细看前人给出的信息,发现大屋所在的松树村,属于玉山村委,在213省道附近,又对比了一番,终于锁定大概地址。
跟着导航一路跑,跑过头又问了两个人,费了一番功夫,总算找到了。
注意看下图,路边看到这个写着“黑石村”三个字的碑时,顺着对面的路走进去,就是了。路边也立着牌牌,确确实实是“松树下村”几个字。记好了!
村子里寂静无人,车子顺着路开了一会,好容易看到前面有几个人站着说话,其中有两个看起来很像游客,赶紧停车跳下去,打听符家宅在哪里?
一个阿姨指着旁边一栋不起眼的灰黢黢的房子告诉我:那不就是嘛!
两个阿姨也是游客,跟着地图找到这里,可惜大屋的门锁着,来了好几波人,都因为不能进去,又走了。她们一直等,终于等来了看守大屋的符先生,开门让她们入内观看。
我大喜过望,连忙问符先生:我们能进去参观一下吗?
符先生极是好说话,笑着说:可以,你们去看。
一走进大门,就被这层层叠叠的回廊,斑驳剥落的墙,残存的雕梁画栋给惊呆了。
大屋虽然残败,但看到它的第一眼,想到的却是“庭院深深深几许”。
大屋的主人,符家三兄弟在新加坡经商,发家后,符家老三于1915年回乡,开始聘请能工巧匠建造这座大宅。建筑材料是当地烧制的火砖,和泰国进口的名贵木料,也多亏了这些扎实的基料,大宅才能在飘摇的风雨中矗立百年不倒,让我有幸得以见到。
藤蔓和杂草在楼宇的缝隙里生长,青翠蓬勃。
我想起吴哥的塔布隆寺来,废墟上到处都是巨蟒一样怪异的树根,缠着破败的寺庙和断壁残垣,把建筑一点点撕裂,挤碎,古老宏伟的神庙,就这样在时光的长河中,渐渐分崩离析。
不同的是符家宅还有完整的框架,而塔布隆寺,只剩下一点断壁残垣,那里是植物和建筑争夺空间的战场,而在这场战争中,植物完胜……
我看着荒芜的老宅,心想,如果放任不管,要不了多少年,眼前这华美的建筑,也就是塔布隆寺那样的下场了吧!
大屋占地约1300平米,因为有三兄弟,是三栋连在一起的二层楼,当时共有34个房间,是海南传统的三进单横屋式,三栋楼的构造几乎一样。
虽然残旧破败,但老屋如迟暮美人,仍然看得出昔日富丽。因为大宅座落在松树村,人送外号“松树大屋”,当地早年还有句传言:宁愿不吃饭,也要看一眼松树大屋。
长满野草的墙柱。
将南洋风格与本地建筑元素相结合,是海南华侨建筑的普遍特点,符家宅中的海南人文元素更是随处可见。
油绿的栏杆,雕花的门窗,朱红剥落的墙面,带着明显的岭南建筑风格。
后面这排长长的房子,相当于当时的“员工宿舍”,是给家中仆役住的,因此外观上也就没那么讲究,只有拱形的长廊,透着一点点主人家的气派。
站在“员工宿舍”的走廊上,还能看到房间里残留的雕花木格门窗——即使是仆役,也是分等级的,管家和普通仆佣,当然不是一个级别的了,所以我推测,略微讲究些的房间,应该就是“管理人员”的宿舍罢。
斑驳的青苔,肆意生长的野草,被岁月洇成灰黑的墙面,都让老宅,蒙上了凄怆的色彩。我甚至觉得,如果有时光穿梭机,把我送回老宅初建成的那个时间段,华丽簇新的大宅,可能还没有现在这样看上去,更震撼人心。
这些对称的、典雅的、被大量运用的典雅优美的拱形,应该来自东南亚一带的islam风格,我觉得,和莫卧儿建筑,也有几分相似。
符家宅建成不久,符家老大和老二便返回新加坡经营生意,老三往返于新加坡与海南之间,兼顾生意和看管房屋,一直到1930年代末,为躲避战乱,符家举家迁往新加坡。
后来,符家老大和老三的妻子潘氏和林氏回到符家宅居住。两位老妇人从昔日富贵沦落到晚景凄凉,兼之没有劳动能力,只能将老宅中值钱的木料拆下变卖,维持生计,大屋渐渐颓败。
我站在庭院中间四处望,昔日华丽的洋楼,如今大都是没有屋顶的,只剩下框架……
两位老人在1972年和1982年分别离世。至此,符家宅中便再没有人居住、无人看管了。
2010年,符家后人从新加坡赶回海南,处理了符家宅的房屋产权手续,看管房屋的任务,就交给了如今的“管理员”符先生。
符先生拿着小石子,一笔一划在台阶上写下他的名字:符策轩——一看就是大户人家早就给子孙定好的按辈分排名,他是“策”字辈。
这些层叠的拱形的门,看上去,相架一般,来个麻豆,往那里一站,就是一张出色的人像照片。
我们正在参观的时候,又有几个游客找过来,跟着进入老宅。
看来符家宅在网上,也是有点名气的啊!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抬头看,有精美的雕花扶栏。屋顶那几处亮光,不知道是漏了呢,还是镶嵌的明瓦?
这灰色的竹节一样的,是下水管道。我觉得,这是兼顾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啊!
符先生说,早些时候,人家要来参观老宅,就随便看,这几年,宅子越来越破败,等同于危房,他就给装上了大门,免得出什么意外。人家来看,他才拿钥匙开门。
他说,本来政府说要重修的,不知道为什么又搁置了,就一直这样拖着。不过我看大门口,倒是立了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
这样的老宅,适合拍照。不过只能匆匆让小伙伴帮忙按几张,不敢耽搁太久,毕竟这宅子是免费让人观看的,不好意思叨扰人家太久。
精美的细节。
这残存的楼梯,原本应该是通往二楼去的吧,如今只剩下半截了。
大宅前面的空地,我猜测原本应该是花园,如今都种上了菜,长势还很好。只是搭配着这听来的故事,华美却破败的房子,总让人觉得格格不入,更增悲凉了。
TIPS:
符家宅地址:海南文昌市头苑镇玉山村委松树下村。据碰到的两位游客阿姨说,她们直接导航搜“松树下村”,就找到了这里。但是我的地图不行,经过多方判断才确定这个位置。并且我的小伙伴们的地图,也找不到这里。这就很奇怪了。不过只要大致方向走对,附近的人都知道符家宅,多问几个人就行了。
目前免费,但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大门是锁着的,进不去,可以跟村人打听看守的符先生的家,如果他在家,就会开门让游客进去参观。
房子十分老旧破败,庭院里看看就行了,不要往高处爬,以免发生倒塌或踩空等意外。
来源:一只之旅行
4.5亿的“水司楼”长什么样子?钢结构建筑都惊了
来源:钢铁老板
中国最“奇葩”的5栋建筑,重庆竟有2处上榜,看完让人笑喷
来源:旅行趣事现场
探秘海南潭门镇,千年渔港南海之门,南海历史风云的见证者守护者!
来源:纳兰小鱼的行走笔记
洁白如玉的白雪,喜庆祥和的灯笼,纯美梦幻的童话世界
来源:独往者H
初见横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安徽庐江有片“水上森林”:候鸟爱上大汉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东这个小镇藏着一条银行街,500米长街上曾拥有6家银号
来源:river2014大河
山西这座寺庙以“三怪”闻名 国宝18罗汉头像 流失海外又回归故里
来源:乱码的旅行故事
浙江省有一座“尴尬”的城市,名字很简单,但90%的游客都会读错
来源:刘小顺
上海闹市区有座百年法式园林,免费开放,还能见到魔都第二大梧桐
来源:麻小薯旅行馆
浙江有一座1700多年的古寺,曾是五山十刹之一,却几乎没有游客
来源:冷月印记
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鼓浪屿,到底还值得去吗?
来源:冷月印记
莆田不仅有湄洲岛,低调佛寺位列福建四大丛林,石塔800年不倒!
来源:鸭鸭爱生活
广东潮州牌坊街,即将消失的老理发店,探寻美发60年的变迁
来源:张艺摄影
“二叔公”文化到底是什么?一篇教你前世今生
来源:暴走姐妹花
广州珠江边洋气小岛,遍布别墅洋楼教堂,景色可以和上海外滩媲美
来源:一路南风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将变花园?法国斥资2.5亿欧元改造
来源:中国新闻网
秀容书院赋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西藏:冰封多庆错
来源:新华网
用首富豪宅做图书馆,这个城市够胆量!
来源:暴走姐妹花
福建泉州三大冷门景点,第二个叫金鱼巷,名称却和古代官员有关
来源:一路南风
北京自然博物馆实现立体化展陈 让观众畅享大自然神奇之旅
来源:人民日报
沈阳故宫“摆驾”国博 邀你饱览宫廷珍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纸·艺
来源:人民日报
水清湖秀生态美
来源:人民日报
广东相当尴尬的县城,几大“名产”名扬四海,但县城名字却少人知
来源:朱桀的行走笔记
西安原样迁移至市中心的建筑,其存在价值居我国同类建筑之首
来源:朱桀的行走笔记
河北最容易读错的5个地名,不熟不怪你,最后一个念错不应该
来源:图说故事520
内蒙古这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庙,到底有什么神奇
来源:刚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