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参与的新冠研究登上《自然》子刊,聚焦再次感染原因
SpaceX、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近再次跨界,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新冠病毒研究论文。
论文通讯作者、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布里格姆妇女医院临床医师Eric Nilles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这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个体间的免疫反应似乎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其中一些个体产生广泛的免疫反应,而另一些个体则没有。
“这可能会影响免疫反应的持久性、再感染的风险和再感染的严重程度。我们的数据表明,抗体的滴度或水平提供了对免疫系统其他部分活性和反应水平的关键洞察。”
这项研究题为“Discrete SARS-CoV-2 antibody titers track with functional humoral stability”(《离散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滴度追踪与功能性体液免疫稳定性》)。2月15日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通过对社区的长期监测研究,该项目旨在确定新冠病毒抗体滴度(antibody titers)和功能性抗体活性之间的关系。
论文共有30位作者,马斯克是其中一位共同作者。他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简称SpaceX)的医疗主管Anil S. Menon是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其他通讯作者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哈佛和麻省理工拉贡医学研究所。
Eric Nilles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马斯克为规划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投入,他为研究方法提供了反馈,审查并同意通过论文手稿。“总的来说,他与研究团队中的其他人都非常投入,并对研究背后的科学表现出真正的热情。”
马斯克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新冠疫情发表言论。2020年9月,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与家人均不会接种新冠疫苗,因为新冠对他和孩子们都不构成威胁。2020年11月18日,马斯克在到访瑞典后确认感染新冠病毒。他对疫苗的态度随后发生转变,到2021年2月1日,马斯克称自己不是反对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支持大家接种疫苗。
马斯克还不赞成实施封锁措施以防控疫情。2020年6月,他不顾当地政府要求,重启了加州弗里蒙特工厂。虽然他曾表示员工可以自愿呆在家中,但据报道,两名特斯拉员工选择了无薪休假后却收到了解雇通知,指控他们“未能重返工作岗位”。
《自然-通讯》论文提到,尽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抗体反应持续存在,但再次感染的病例也开始出现。这意味着,体液免疫对新冠病毒这种高度传染性病原体的保护性存疑。
为展开实验,研究团队从马斯克领导的SpaceX公司招募了4300名志愿者。志愿者们从2020年4月开始接受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新冠病毒抗体测试和症状表现。
通过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团队确定了120位阳性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3人(61%)没有新冠肺炎相关的症状(包括嗅觉丧失、味觉丧失、咳嗽、发烧和发冷等)。这些患者产生的抗体滴度在1ng/ml至11μg/ml之间(1g=1000mg,1mg=1000μg,1μg=1000ng)。
论文称,经PCR核酸检测确诊的病例似乎具有更高的抗体滴度,很可能是因为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个体更有可能接受检测。此外,在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感染病例中,都很容易发现高度特异性的新冠病毒抗体。
在血清抗体呈阳性的志愿者中,研究团队展开了纵向的抗体分析,平均采样间隔时间为39.7天。他们对48位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至少一次额外随访测试,其中有44人(91.6%)保持血清抗体阳性,4人失去了抗体反应。通过观察48位志愿者的抗体滴度曲线,研究团队发现抗体滴度均匀衰减的证据有限。
他们观察到,高滴度组中至少83%(10/12)的个体带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而低滴度组中只有10%(1/10)个体中存在特异性T细胞。
T细胞是一种专门识别病毒的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接触或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的记忆T细胞反应,或是预防引发新冠肺炎重症的重要免疫成分。
研究称,上述发现表明,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并非在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都能检测到,而且在体液免疫应答较弱的个体中也不能选择性增强。
研究观察到,抗体滴度和功能之间存在一种开关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需要一个由抗体水平定义的活性阈值来引发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论文通讯作者Eric Nilles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解释称,这里的阈值指的是能够引起广泛免疫反应(包括中和和T细胞反应)的抗体滴度水平。
他表示,这是一项基于实验室的免疫反应研究。为了确切地知道上述发现如何影响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他们正在研究再次感染病例的免疫情况。
今日热点
来源:科技日报
研究发现:濒死病人仍能听到声音 请尽力提供安慰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澳发明20分钟新冠病毒血液检测方法
来源:科技日报
独家探秘|一栋平平无奇的科研楼下,竟藏着中药的“诺亚方舟”!
来源:川观新闻SCOL
牙不好得糖尿病?
来源:南先森
月经要离你而去时,身体会给提示,在45—55岁时出现,值得庆贺
来源:民福康健康
“注胶肉”已泛滥?3种肉还请嘴下留情,好多人忍不住,经常吃
来源:民福康健康
味道鲜美的鱼,哪些部位是不适合吃?别吃错了,还不自知!
来源:民福康健康
脖子后面的富贵包究竟是怎么回事?
来源:麻醉MedicalGroup
启益医疗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经纬低调新闻】
来源:经纬创投
双相情感障碍有自测量表吗?
来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江苏常熟“地毯式”清网,护航长江十年禁渔
来源:现代快报
有些“放松”心脏受不了
来源:大家医联医生集团
这样打麻将,你的腰要承受185公斤重压!健康搓麻,记住“四要四不要”
来源:大家医联医生集团
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动长江野生江鲜禁售禁食
来源:中国新闻网
胃癌为何一查就是晚期?医生叹息,身体出现4种迹象,是胃在求救
来源:漫说健康
黑龙江绥化市2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肝癌确诊时多处于晚期阶段,早期几乎无症状,该如何及时发现?
来源:39肿瘤
防老糊涂,要动起来!
来源:守卫健康工作室
放屁不断,是否与肠癌有关?看完本文,或许你能清楚些
来源:医联媒体
房颤消融成功后,还需要吃抗凝药吗?
来源:守卫健康工作室
谁家都有的调味品,功效竟如此神奇!
来源:悬壶V视
英国女子先得脱发症后患拔毛癖 勇敢分享自己照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成本8元,卖出298元!这款网红咖啡,国人还要走多久冤枉路?
来源:漫说健康
女子怀孕7个月,肾上竟长出比胎还大的瘤!医生的决定让夫妻感激
来源:半岛晨报
糖友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发生?饮食牢记3点,或许能帮上忙
来源:医联媒体
血压失控,早起会出现异常情况?不妨自查一下
来源:医联媒体
还在纠结打不打疫苗?进来看看吧
来源:毒舌医漫
张文宏:虽然我不愿意说出事实,但又不得不说,接下来的国内外形势会更复杂
来源:阿杰医漫
治疗肝火旺的日常做法
来源:肝博士杨明博